深度学习模型编译技术 编译优化 前端图优化 算子融合 后端代码生成 下沉 模型编译框架 TVM 高性能并行计算

深度学习模型编译技术

深度学习模型编译技术是一个涉及多个阶段和技术的复杂过程,其目标是将深度学习模型高效地部署到不同的硬件平台上。

  • 编译优化:
    编译优化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提高深度学习模型的性能和效率。这可能包括模型压缩(如剪枝、量化、低秩分解等)来减小模型大小和计算复杂度,以及模型优化(如融合、优化内存布局、并行化等)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速度。
  • 前端图优化:
    在深度学习编译过程中,前端图优化通常涉及对深度学习模型计算图的分析和变换,以提高计算效率和内存利用率。这包括但不限于融合、分割、重排等操作,以及利用硬件特性进行加速。
  • 算子融合(Operator Fusion):
    算子融合是一种重要的图优化技术,它将多个小的计算操作(或算子)合并成一个大的操作,以减少内存访问和计算的开销。例如,将多个全连接层、卷积层和激活函数层等融合为一个更大的算子。
  • 后端代码生成:
    后端代码生成是将优化后的深度学习模型转换为特定硬件平台上的可执行代码的过程。这通常涉及将中间表示(IR)转换为针对CPU、GPU、FPGA或ASIC等硬件设备的低级代码。
  • 下沉(Lowing):
    在深度学习编译的上下文中,“下沉”可能指的是将某些计算操作或数据移动到更靠近硬件或更底层的层次,以优化性能或资源使用。然而,这个词并不是深度学习编译的标准术语,因此具体含义可能取决于上下文。
  • 模型编译框架 TVM:
    TVM(Tensor Virtual Machine)是一个开源的深度学习编译框架,它采用模块化设计,将编译器分为前端、中端和后端三个部分。TVM支持多种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等),并能够将模型转换为针对各种硬件设备的优化代码。
  • 高性能并行计算:
    高性能并行计算是深度学习编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并行计算技术(如数据并行、模型并行和混合并行等),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在多个处理单元上同时执行计算任务,从而显著提高计算速度和效率。并行计算优化需要考虑负载均衡、通信开销和同步等问题,以保证并行计算的效率和稳定性。

深度学习模型编译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多个阶段和技术。通过编译优化、前端图优化、算子融合、后端代码生成、下沉和高性能并行计算等技术手段,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实现高效、高性能的运行。

前言

深度学习模型的开发周期,包括训练阶段和部署阶段。

训练阶段,用户需要收集训练数据,定义自己的模型结构,在CPU或者GPU硬件上进行训练,这个过程反复优化,直到训练出满意精度的模型。

有了模型之后,我们需要将模型服务部署运行,我们期望服务延迟越低越好,吞吐越高越好。这里会从编译优化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如何进行深度学习模型推理优化。

在部署阶段,为了确保服务的高性能和低延迟,从编译优化的角度进行深度学习模型推理优化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优化策略:

模型压缩:通过剪枝、量化、蒸馏等技术来减小模型的大小和复杂度,从而提高推理速度并降低资源消耗。

算子融合:将多个小的计算操作(或算子)合并成一个大的操作,以减少内存访问和计算的开销,提高推理速度。

内存优化:通过优化内存访问模式和数据布局,减少内存占用和内存访问延迟,提高推理效率。

多线程和并行化:利用多线程和并行化技术,同时执行多个计算任务,提高整体推理速度。

硬件加速:利用GPU、FPGA等硬件加速器来加速模型的推理过程,提高推理速度和吞吐量。

在编译优化方面,一些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等)提供了自动优化工具,可以自动分析模型并应用上述优化策略。此外,还有一些专门的深度学习编译器(如TVM、MLIR等)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推理性能。

对于深度学习模型的推理优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模型架构:根据问题的复杂性和数据量选择合适的模型大小,避免使用过于庞大或复杂的模型。

使用预训练模型:对于图像和文本数据,使用预训练的模型作为起点,可以在少量数据上获得更好的性能。

数据预处理:确保输入数据的质量和格式符合模型的要求,避免由于数据问题导致的推理性能下降。

监控和调优:在部署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控模型的推理性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优。

从编译优化的角度进行深度学习模型推理优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采取多种策略来提高模型的推理性能和效率。

1. 推理优化现状

1.1 原生框架部署 - TF/PT

模型使用原生框架进行推理非常便捷,一般不需要进行太多环境适配和开发工作就能将模型部署起来,对于开发者非常友好。但是训练框架(目前主流的TensorFlow/PyTorch/MindSpore等)为了训练开发的便利,存在大量琐碎的算子,使得在batch比较小的时候,推理的性能不是那么高效。

为了提高模型推理的性能,业界近几年开始不断研究模型编译优化技术,旨在不同硬件不同场景中自动的优化推理性能。目前大体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向:推理引擎和推理编译器。两者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也有各自独特的优势。

  • 推理引擎:推理引擎是一组程序,用于控制、协调整个系统,并在一定的控制策略下,根据问题信息和知识库中的知识执行对问题的求解。在深度学习领域,推理引擎被设计用于优化模型的推理过程。它们可以自动分析模型的结构和计算图,然后根据硬件的特性进行优化,如算子融合、内存优化、多线程和并行化等。

  • 推理编译器:与推理引擎类似,推理编译器也旨在优化模型的推理性能。但推理编译器更侧重于将深度学习模型转换为可在特定硬件上高效执行的代码。它们可以分析模型的计算图,并应用各种优化策略,如循环展开、内存访问优化、指令级并行化等,以生成针对特定硬件的高效代码。

推理引擎和推理编译器各有优势。推理引擎通常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硬件和场景进行定制优化。而推理编译器则更注重于生成针对特定硬件的高效代码,可以充分利用硬件的性能优势。

通过应用模型编译优化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深度学习模型的推理性能,使其在不同硬件和场景中都能表现出色。

1.2 推理引擎 - Library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中,许多公司推出了各家代表的推理优化解决方案,例如NVIDIA基于自家显卡的TensorRT,Intel基于自家处理器的OpenVINO,Huawei基于昇腾芯片的MindSporeLite等等。

这些推理引擎往往以library的方式供用户使用,将模型的IR转化为引擎内部的IR表示,然后映射绑定到对应硬件的算子实现,最后使用引擎的runtime来启动推理计算。